跳到主要內容

單元名稱

三、師說

授課日期

105/9/12

教材來源

東大版高職國文第一冊

    

薛勝和

                          

 

 

 

一、介紹作者生平、文學創作,及師說一文的創作背景。

 

 

 

二、說明古文運動的發展。

 

 

 

三、講解課文,並引導學生培養終身學習的精神

 

 

 

四、講解課文結構及修辭技巧。

 

 

 

五、課文賞析、延伸閱讀。

 

 

 

六、課後練習、仿作練習。

 

教學準備

教師

課本、補充教材。

學生

課本、講義、學習單、文具。

            

一、認識韓愈與唐代古文運動

二、學習文章的錯綜變化之美

三、培養終身學習的精神

教學指導要點(活動流程)

教學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第一節課

一、韓愈生平

(一)幼年孤苦

(二)長安應試

(三)幕僚生涯

(四)仕途坎坷

(五)晚年得意

(六)趣聞軼事

  1、重考生得第一

  2、連佛骨都敢燒 

  3、闢佛不避僧

  4、雪擁藍關馬不前

  5、絳桃與柳枝

  6、臺灣的韓文公廟

 

二、韓愈的古文

(一)文學見解

  1、從愛好古道出發,提倡古文反對駢文

  2、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把它作為古文創作的重要條件

  3、「不平則鳴」、「文窮益工」說

  4、強調語言的創新和風格的個性化

(二)藝術技巧

  1、語彙的創新

  2、句式的設計

  3、文章的結構布局

(三)貢獻

  1、使散文從應用性轉向了文學性

  2、創造了富有個性特徵而又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

  3、對傳統的應用文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造

4、對散文的語言和結構進行了徹底的革新

 

三、關於師說一文

(一)為文背景

(二)個人信念

(三)是否為贈序

(四)「說」體簡介

第一節課結束

 

20分鐘

 

 

 

 

 

 

 

 

 

 

 

 

 

15分鐘

 

 

 

 

 

 

 

 

 

 

 

 

 

 

 

 

 

15分鐘

 

課本、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能了解韓愈的生平大事

 

 

 

 

 

 

 

 

 

 

 

能說明韓愈的古文特色,及其對中國文學的貢憲

 

 

 

 

 

 

 

 

 

 

 

 

能了解師說一文的創作背景,以及何謂說體

第二節課

一、韓愈與古文運動

(一)定義:

「古文」一詞由韓愈提出,指的是三代兩漢的散體文,為的是與「時文」即六朝以來流行的駢文相對

(二)時間:

德宗貞元到憲宗元和(西元七八五—八二○年)這二、三十年間

(三)主張:

      以散文闡明儒道,擺脫駢偶體裁的束縛

(四)初步有成:

      這次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是韓愈和柳宗元。由於目標明確,比起陳子昂等人,不但有理論指導,又有創作作品實踐,在當時形成了規模較大的文學浪潮,使古文壓倒駢文而取得優勢,對後代散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韓愈的文學理論主張:

  1文以載道、陳言務去、不平則鳴

  2從愛好古道出發,提倡古文,反對駢文

  3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把它作為古文創作的重要條件

  4不平則鳴,文窮益工

  5、要有創造性,詞必己出,以「鉤章棘句」、「怪怪奇奇」為極致

  6主張以「文從字順」、「章妥句適」為指歸

 

(六)貢獻:

      使散文從應用性轉向了文學性,也創造了富有個性特徵而又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同時,對傳統的應用文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造,繼承先秦百家,吸取辭賦駢文的表現手法,並根據當代口語發展,對散文的語言、結構進行了徹底的革新。

 

二、古文運動的發展

(一)背景:

魏晉以後,文尚駢體,氣格靡敝,內容空洞,而文風柔靡浮豔

(二)先聲:

初唐陳子昂、李華、柳冕諸人,為古文運動的先驅

(三)發展:

  1、唐代:

1)中唐韓愈、柳宗元大力提倡,以群經子史(先秦兩漢)之文為典範,求其樸實無華與蘊涵教化

2)繼起者有李翱、李漢、皇甫湜等

3)晚唐五代駢文又興,古文中衰

  2、宋代:

1)北宋初期柳開、穆修、孫復等人再次提倡

2)歐陽脩領導文壇,主張明道致用,尊崇韓文,古文聲勢大振

3)曾鞏、王安石、三蘇繼起,古文始為文章之正宗,古文運動至此可謂完全成功

  3、明代:

     有宋濂、唐順之、歸有光等古文名家

  4、清代:

1)桐城派:安徽桐城人方苞、劉大櫆、姚鼐(桐城三祖),為文宗左傳、史記義法,以上承唐宋古文八大家。(言之有物為「義」—內容;言之有序為「法」—形式。)

2)陽湖派:陽湖人張惠言、惲敬,古文取法先秦

3)湘鄉派:湖南湘鄉人曾國藩及其弟子等擴大桐城派的門戶,頗有中興古文之功

第二節課結束

 

25分鐘

 

 

 

 

 

 

 

 

 

 

 

 

 

 

 

 

 

 

 

 

 

 

 

 

 

 

 

 

 

 

 

 

 

 

25分鐘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能說出韓愈對古文運動的主張及貢獻

 

 

 

 

 

 

 

 

 

 

 

 

 

 

 

 

 

 

 

 

 

 

 

 

 

 

 

 

 

 

 

能說出古文運動發展的狀況

第三節課

一、課文講解

(一)題解

  1、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旨在針對時弊,闡明從師學習的重要,以發揚古道

  2、唐代以科舉取士,學校教育式微,士大夫更是自恃出身而以求師問學為恥

  3、韓愈為了倡導古文,廣召後學,招致時人非議,便藉著李蟠之從學,發表此文。一則為自己「好為人師」作辯護,二則以堅實的理論批判當代士大夫不從師之謬

  4、反映出韓愈「文以載(貫)道」的文學目標,也體現了韓愈「以文為教」的衛道精神

  5、「說」是古文文體名。其性質以說明為主,議論為輔;其作用不外闡明事理或倡導思想

 

(二)分段講解

  1、第一段:

     採破題法,從正面說明「師」的功能,並強調從師的必要

※段析:開門見山點出主旨,語氣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2、第二段:

     承上段,緊扣「師」字,提出擇師的標準:「聞道/存道與否」

     ※段析:闡明「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道理,釐清世俗以年齡、地位來判定能否從師的謬誤

  3、第三段:

     點出聖、愚之別,在於從師問道與否

     ※段析:舉「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作比較,再次重申「從師問學」的重要。此段筆鋒一轉,以下接連三段分三層次對比,批評士大夫之族不從師的謬誤。這是第一層:「聖人」對比「眾人」。(古今差異對比)

4、第四段:

抨擊士大夫為子擇師,自己卻恥學於師的矛盾

     段析:批評有二:1、只為子擇師,自身不學;2只要求「習其句讀」。此為第二層對比:「士大夫」對比「士大夫之子」。(內在矛盾的自身對比)

  5、第五段:

以下層社會和上層社會對比,惋惜師道不復

     ※段析:為第三層對比:以「百工之人」與「士大夫」相比,質疑士大夫對師道的見識。(社會階層橫向對比)

  6、第六段:

以孔子為例,強調「聖人無常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段析:孔子為「至聖」,尚且要拜他人為師,何況常人?藉此正例,有力地闡明「能

者為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等論點,極具說服力

  7、第七段:

     交代寫作緣起

     ※段析:藉著讚揚李蟠「能行古道」,與首

段前後呼應,進而凸顯本文主旨

 

               第三節課結束

 

10分鐘

 

 

 

 

 

 

 

 

 

 

 

 

 

 

 

 

40分鐘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能說明本文的寫作意義,及作者在文中所表現出的心境、態度

第四節課

一、課文結構

(見結構分析表)

 

二、修辭技巧

(一)合敘(並提分承、列舉分承)

  1、定義:

     上文以數列語句並舉,下文以相當列數語句並列分承的一種修辭格。所謂「相當列數」是指相承的上、下文之列數既可以相等,但不求其一定相等,而只求其相當

  2、分類:

1)從形式可分:

  A、成分分承合敘

  B單句分承合敘

  C複句分承合敘

2)從級列可分:

  A、二列二級合敘(雙項雙層)

  B二列三級合敘(雙項三層)

  C二列四級合敘(雙項四層)

  D二列五級合敘(雙項五層)

  E二列六級合敘(雙項六層)

  F三列二級合敘(三項雙層)

  G三列三級合敘(三項三層)

  H三列五級合敘(三項五層)

  3、功能:

1適應駢偶,呈現對稱之美

2協調韻律,呈現和諧之美

3精鍊文句,呈現簡潔之美

4避免雷同,呈現變化之美

5增強氣勢,呈現流暢之美

6豐富文意,呈現凝鍊之美

 

(二)錯綜(避複)

1、定義:

   遣詞造句時,「故意破壞」整齊、統一、規律等要求,以求取變化,製造參差、錯落等特殊效果的修辭手法。換言之,錯綜格「故意破壞」的對象常是類疊(反覆)、對偶、排比、層遞等強調形式整齊的語句,而使之達到一種錯綜變化的「不整齊」之美

2、分類:

1)抽換字面(字面的錯綜變化,也稱「換詞」、「變文避複」)

2)交錯語次(語序的錯綜變化,也稱「序換」)

3)伸縮文身(語句長短的錯綜變化)

4)變化句式(句式、語氣的錯綜變化)

 

三、文章句法

(一)頂針法:

      師說一文首段即善用頂針法,「古之學者必有師」即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接續而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下接「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以頂針筆法凸顯出「師」、「惑」二字,不僅使其語有力,義理的推陳也達一氣呵成的效果

 

(二)排偶:

      「排」指排比,「偶」指對偶,排比要三句以上,對偶則是兩句,一般可以簡單歸為一類不另細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為長句對,「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為單句對。而「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上段增「猶且」二字,下段增「也」一字,句式或四言或七言,使整段話生動不少。排偶句法可讓文句整齊化而產生明快流暢的效果

 

(三)對比(映襯):

      運用對比(映襯),可以劃清彼此的界線,使正反道理說得更加透徹,矛盾問題講得更加尖銳,雙方特點比得更加突出,在進行論證時便顯得非常鮮明、深刻、有力

 

(四)設問

設問既可引起注意,凸顯論點,還可啟發思考,增加文章起伏,更是論說文不可或缺的方法

 

※結語:對襯中有排偶,排偶中有交錯,還加上轉品、回文等各種語法的運用,顯現其文詭奇的特色,但韓愈的詭奇又是收攝在論理嚴謹的結構中,不僅無損其嚴謹,反形成蓬勃的文章氣勢,更有助於義理的抒發

              第四節課結束

 

10分鐘

 

 

20分鐘

 

 

 

 

 

 

 

 

 

 

 

 

 

 

 

 

 

 

 

 

 

 

 

 

 

 

 

 

 

 

 

 

 

 

 

 

 

 

 

 

 

 

 

 

20分鐘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能了解本課文章佈局

能說明何為合敘,何為錯縱

 

 

 

 

 

 

 

 

 

 

 

 

 

 

 

 

 

 

 

 

 

 

 

 

 

 

 

 

 

 

 

 

 

 

 

 

 

 

 

 

 

 

能說明本文採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及修辭

第五節課

一、課文賞析

(見課本「賞析」及教師手冊「賞析」)

 

二、延伸閱讀

(一)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節錄)

(二)韓愈作品名句欣賞

1、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調張籍)

2、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原毀)

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之一)

4、物不得其平則鳴。(送孟東野序)

5、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

6、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進學解)

7、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進學解)

8、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雜說之四)

 

(三)歌詠韓愈的名聯詩句

  1、佛骨謫來,嶺海因而生色。

鱷魚徙去,江湖自此澄清。

(潮州韓文公祠聯)

  2、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書,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歸正道,只需八個月,至今百世師之。(潮州韓文公祠聯)

  3、朝奏九重,夕貶潮陽,公骨硬於佛骨;

文起八代,才育秀水,教功高於政功。

(昌黎書院對聯)

  4、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北京韓愈祠聯)

  5、韓潮學派百川匯,公起文章八代衰。

(衡陽韓文公祠碑)

              第五節課結束

 

15分鐘

 

 

35分鐘

 

課本、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能了解本文寫作手法、美感及內在精神層次,並與延伸閱讀來做比較

第六節課

一、課後練習

(見課本「問題與討論」、「測驗與練習」及備課用書「課文引導問題設計」)

 

二、仿作練習

閱讀以下引自師說的文字,並依文後的說明寫作。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請以下列形式完成一篇文章:

(一)第一段用「這段文字的意思是:」為開頭,先簡單、扼要地說明大意。

(二)第二段以後,請就你對這段文字的認知,發表感想。

             第六節課結束

 

20分鐘

 

 

 

30分鐘

 

 

 

能回答師說一文的相關問題,並藉此深入了解本文。在了解本文後,並練習寫作、發表感想

          

                                                    授課時數:共六節課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