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學年度新民高中「七個習慣」融入課程教學 活化教案設計
活動名稱 | 校園巡美―詠物篇之花語樹言 | ||||
設計理念 | 1、培養學生在看事物的角度不要侷促一隅,可以有不同的看事物的視角。 2、「賞春的人常去看盛名的花,但真正的行家卻寧可細察春衫的針縷」,我們是否也該學習這種對宇宙山川的深情,轉而關注身旁每ㄧ個細微的事物呢﹖ 3、讓學生在新民三年的校園中反而少有關注周遭的輕風微雲、雜花野木,甚至是一磚一瓦、偶有足跡停留的綠地等,因此希望學生在進入校園後,除了繁重課業的學習外,更希望他時時留意自己每天所處的生活環境,培養體察萬物的情懷,不要太漠視、冷感於周遭事物的變化,進而也能隨時關心身邊的人,使我們的社會更有溫暖,而非獨善其身的生活態度。 融入七個習慣中的「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 ||||
教學科目 | 國文(II) 單元名稱:詠物篇 | 設 計 者 | 陳采絜 | ||
教學對象 | 日一乙51位學生 | 教學時間 | 兩節課100分鐘 | ||
教材來源 | 一、東大版高職國文第II冊。 二、課後學習單。 | ||||
具體目標 | 一、認識詠物散文的創作特色。 二、藉由美的發現培養體察欣賞萬物的情懷。 三、學習對比、映襯、擬人、譬喻等修辭的運用。 | ||||
前置作業 | 一、設計該課程的教案。 二、提前一週向學生說明該課程要實施的分組報告,請同學完成分組及決定 好各組要報告的內容。 三、請同學先繳交要報告的PPT或影音檔。 四、設計學習單。 五、所需設備、材料:電腦、喇叭、投影機、照相機等。 | ||||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 |||||
活動步驟 | 教 學 活 動 內 容 | 時間 | 備註 | ||
一.準備活動 | (一)教師準備 1、擬定教學目標。 2、製作小組「學生互評單」。(附1) 3、製作「個人心得回饋單」。(附2) 4、製作「學習評量單」。(附3) 5、準備籤筒。 6、準備獎品(小禮物)。 (二)學生準備 1.該組別要製作的PPT及影音檔。 2.學生清楚知道該報告的內容包括: (1)認識校園的植物有哪些?分別坐落於校園的那些角 落? (2)從校園巡美中令你覺得美的植物為何?說明此植 物的生物生長特性為何?它美的地方何在? (3)從校園中尋找出的植物之美配合其相關文學知識 如:古典詩詞意象或典故的分析,或者相關歌詠此植物的歌曲歌詞內容中令你覺得最能說明此植物的特性及其獨特美的地方,並且試著對其做進一步賞析。 (4)從本課所使用的對比、映襯、擬人、譬喻等修辭的學習,將其運用練習在你所欣賞的植物之美,此外,了解此詠物文章的創作特色(文學的原形、散文的詩學、性別的賦格、華茂的辭章)。 3.情境佈置: 分組以7~8人為一組,全班共分成7組,完成任務分配,進行小組活動討論。 |
20分鐘
15分鐘 |
要事第一、主動積極、以終為始、統合綜效、雙贏思維、不斷更新 | ||
二.發展活動 | 1、將各組製作好的PPT存入班級電腦中,全班同學按分組 位置坐好,以方便討論。 2、分組上台報告 由班級籤筒任意抽一支籤,由抽中的人那組,上台報告, 每組報告時間五分鐘(若是有歌曲以播放一次為原則, 播放時間不超過一分三十秒)。 3、請同學完成個人的活動回饋單。 4、每組報告結束之後,教師可做一簡單結論,並請同學留 意哪一組是做的最好的?除了自己的組別外,各組共同 討論出另一組心目中表現最好的組別,並於小組互評單 上寫明共同討論出為何是最好的原因? 5、各組派一名上台將討論出的原因寫在黑板上,由小老師 上台做計票。 | 35分鐘
15分鐘
10分鐘 | 主動積極、知彼解己、統合綜效、雙贏思維 | ||
三.綜合活動 | 1、教師進行綜合講評,將同學們票選的結果公佈,票選第 一的組別由老師頒獎並請該獲獎組別分享此次做報告的 收穫與感想。 2、教師可帶領同學們從分享的各組PPT中,來認識自己未 曾駐足於觀賞校園的一草一木的美,藉此培養學生對日 常周遭環境敏銳的觀察力與聯想力並能留意於關注身旁 每ㄧ個細微的事物。 | 5分鐘 | 統合綜效、雙贏思維 |
單元名稱 | 九、死去活來 | 授課日期 |
| ||||||
教材來源 | 東大版高職國文第四冊 | 教 師 |
| ||||||
月 | 日 | 節 | 教 學 重 點 | ||||||
|
|
| 一、介紹黃春明及鄉土文學 | ||||||
|
|
| 二、講解課文、課文賞析。 | ||||||
|
|
| 三、講解課文、課文賞析。 | ||||||
|
|
| 四、課文結構分析、課後討論、課後練習。 | ||||||
教學準備 | 教師 | 課本、補充教材。 | |||||||
學生 | 課本、講義、學習單、文具。 | ||||||||
教 學 目 標 | |||||||||
一、認識黃春明的文學成就 二、欣賞溫柔敦厚、幽默反諷的小說手法 三、體會老人心境 | |||||||||
教學指導要點(活動流程)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
第一節課 一、關於黃春明 (一)生平 (二)文學成就
二、關於鄉土文學(見備課用書「相關文學知識補充」之「鄉土文學點將錄」) (一)定義 (二)發展 (三)鄉土文學作家舉隅 第一節課結束 |
20分鐘
30分鐘
|
課本、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
能說出黃春明的平及文學成就 能理解鄉土文學的定義、發展及重要作家 | ||||||
第二節課 一、分段講解 (一)第一節:粉娘第一次彌留。並交代故事背景梗概。 ※修辭:借喻、飛白、鑲嵌、轉化(擬人) ※一字多義:興 ※形近字辨析:根、痕、恨、垠 (二)第二節:寫粉娘第一次活來後的日常生活與信仰,刻劃鄉野老人的形象。 ※修辭:飛白、倒裝、鑲嵌、摹寫、象徵 ※形近字辨析:跨、誇、夸、垮、胯、刳、袴 第二節課結束 |
50分鐘
|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
能說明本課第一節至第二節的重點文意句意及修辭 | ||||||
第三節課 一、分段講解 (一)第三節:寫粉娘第二次彌留,親人們的態度與第一次形成對比,多數人不願意回來。 (二)第四節:寫粉娘第二次甦醒,見到親人們的反應而感到尷尬歉疚。 ※修辭:飛白、類疊 二、課文賞析 (見教師手冊「賞析」)
第三節課結束 |
40分鐘
10分鐘
|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
能說明本課第三段至第四段的重點文意句意及修辭
能說明本文的寫作手法及內在意涵 | ||||||
第四節課 一、結構分析 (見備課用書「結構分析表」)
二、課後討論 (見課本「問題與討論」)
三、課後練習 (見課本「測驗與練習」)
第四節課結束 |
10分鐘
10分鐘
30分鐘 |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
能說明本文佈局結構 藉由討論來加深印象 藉由測驗來驗證所學 | ||||||
授課時數:共四節課
單元名稱 | 八、一桿「稱仔」 | 授課日期 | 107.04.18 | ||||||
教材來源 | 東大版高職國文第II冊 | 教 師 | 陳采絜 | ||||||
月 | 日 | 節 | 教 學 重 點 | ||||||
一、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簡介。 | |||||||||
二、講解課文。 | |||||||||
三、講解課文結構、課文賞析及討論。 | |||||||||
四、延伸閱讀、課後練習、仿作練習。 | |||||||||
教學準備 | 教師 | 課本、補充教材。 | |||||||
學生 | 課本、講義、學習單、文具。 | ||||||||
教 學 目 標 | |||||||||
一、認識鄉土文學的語言運用 二、認識賴和在臺灣新文學史上的地位 三、學習效法對弱勢者的人道關懷 | |||||||||
教學指導要點(活動流程)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
第一節課 一、作者簡介: (一)作者小傳: 1. 生卒 2. 家世 3. 教育 4. 思想 5. 行醫 6. 衝擊 7. 獻身文化啟蒙工作 8. 入獄 9. 輓孫中山 新詩 小說 再度入獄 (二)趣聞軼事: 1. 貌不驚人,留鬚以示老 2. 寫稿三部曲 3. 死後眾人感念 4. 替楊逵改稿又改名 二、賴和小說的思想特色 (一)反抗殖民統治的不公不義 (二)批評舊社會的陰暗面 三、賴和小說的寫實精神和鄉土色彩 (一)寫實精神 (二)鄉土色彩 第一節課結束 | 2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 課本、備課用書、教師手冊 | 能大致了解作者的個人生平及寫作風格 | ||||||
第二節課 一、題解: (一)本篇小說原發表於日據時代昭和元年(民國十五年)二月的臺灣民報九十二號、九十三號,署名懶雲。課文節選的是小說的主要部分,敘述臺灣農民秦得參在賣菜時,受到警察的凌辱,將他借來的謀生工具一桿稱仔毀壞,又害他被拘禁、罰款,秦得參忍無可忍之下,憤而反擊,然後自殺。如此悲劇性的結局,訴說的不只是秦得參個人的命運,而是以小見大地反映出臺灣人民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集體命運。 (二)稱仔,閩南語,指桿秤。「稱仔」象徵公正、客觀,這裡更進一步影射殖民政府賴以統治的各種嚴苛法令,因此刻意加上引號,借以反諷執法者的失衡失準、統治者的不公不義。 二、課文講解: (一)第一段: 秦得參為準備新春所需,打算賣菜,本錢則是典當妻嫂的金花而來。 ※段析: 第一、二段為整個事件的「序曲」,設計了二個小困境:一是想做生意卻沒本錢,二是缺少一桿稱仔。解決方法分別是向妻子娘家及鄰居告借。在此處出現的「金花」和「新 新的稱仔」,帶動後續劇情的發展。 (二)第二段: 向隔鄰借一桿新的稱仔。 ※段析:此段以平淡的敘述表現出百姓對「法」的感受是「干涉、取締」,而非對生活權益的保障。 (三)第三段: 秦得參為了準備過年,把幾日所得全部花掉。 ※段析:妻子第一次提及贖取金花。舊社會中,口說為憑,有借有還,因此二人心中一直念著在過年前把金花贖回還給嫂子。賴和也藉此刻劃臺灣人民的美德及對「正義」的觀念,強化日人統治與舊社會的格格不入。 (四)第四段: 秦得參觸怒巡警,稱仔被打斷擲棄。 ※段析:此段製造一個大的衝突點:秦得參與巡警。「稱仔」是造成情節轉折的重要關鍵。 (五)第五段: 除夕當天,秦得參被巡警送進衙門, 法官以違反「度量衡規則」判罰三塊錢。妻子用贖金花的錢讓秦得參出獄;秦得參便拿早上賺的三塊錢給妻子贖金花。 ※段析:1此段敘述巡警抓人和法官審案的經過,藉由對話再度呈現執法者的殘暴與無理。2除夕本是全家歡欣團聚的日子。本文讓秦得參受到巡警的凌辱,最後選擇玉石俱焚──以喜襯悲,更為震撼。 (六)第六段: 秦得參因感到「人不像人」的悲哀,於是殺警後自殺。 ※段析:文末一改前文的直接描寫,自側面呈現秦家發生之事,極簡的筆墨反倒強化了這驚人結局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節課結束 | 5分鐘 45分鐘 |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 能說明文章寫作背景及各段重點 | ||||||
第三節課 一、結構分析 (請見備課用書及教師手冊) 二、課文賞析 (詳見教師手冊) 三、課後討論 (詳見課本「問題與討論」、備課用書「課文引導問題設計」) 第三節課結束 | 10分鐘 20分鐘 20分鐘 |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 能了解作品章法佈局 能說明本課的寫作技巧 透過課後討論來驗證所學 | ||||||
第四節課 一、相關文學知識補充 (一)為何稱賴和是「臺灣新文學之父」 (二)克拉格比的故事大要 二、課後練習 (見課本「測驗與練習」) 第四節課結束 | 30分鐘 20分鐘 | 課本、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 藉由相關課外知識的閱讀,與課文做一比較,並經由測驗來驗證學生所學 | ||||||
授課時數:共四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