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教師:吳秉芝 範圍:1-4冊學測範圍
答案卡基本資料填寫不完全或錯誤者,扣該科總分5分。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
01. 唐朝因繼承北朝的諸多制度而得以奠定盛世基礎,請問其繼承之制度不包括下列何者?
(A)均田制 (B)租庸調制 (C)府兵制 (D)科舉制
02. 四世紀時,僧侶為使中國人更容易了解佛教,常借用道家的經典解釋佛教義理,稱之為「格義」。
此做法促使當時盛行的思想主流與佛教、佛經接觸,有利於佛教傳布。請問上文提及的「思想主流」
所指為何? (A)禪學 (B)儒學 (C)理學 (D)玄學
03. 中共自1970年以後,在國際外交情勢演變為何? (A)自1970年以後,與蘇聯關係解凍 (B)1971
年進入聯合國 (C)1971年與美國建交 (D)自1970年以後,對臺政策改為「和平統一」
04. 1991年立法院廢除懲治叛亂條例,1992年修正刑法第一百條,將「叛亂」從「意圖」修改為「以
強暴、脅迫方式」。請問刑法第一百條修正所呈現的歷史意義為何? (A)白色恐怖的結束
(B)戒嚴的解除 (C)法治的確立 (D)結束一黨專政
05. 日治時期臺灣出現「米糖相剋」的情況,我們對此應有何種認識? (A)這是農民在利潤考量下所
出現的轉作行為 (B)為總督府刻意運作,企圖形成農民族群的分裂與對立 (C)起因於臺人與日人
對二種作物的需求不同 (D)此情況是因臺灣氣候多變、可耕地流失所造成
06. 日耳曼地區的一位哲學家,把「它」視為是自宗教改革以來最重要的歷史事件;英國的一個政治社團,將「它」視為是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的翻版;在低地國一個團體組織罷工運動,企圖推翻寡頭政治的革命;而在義大利反教權主義者,則希望藉由「它」的入侵,作為激進改革的一種手段。請問:文中指稱的「它」,所指為何?
(A)美國獨立革 (B)法國大革命 (C)維也納會議的召開 (D)法國七月革命
07. 某個時期有一地區收費站廣布,而有些國家又實在太小,以至於運輸者在一天內需要卸裝貨兩三次。請問:這是指哪一地區?
(A)十八世紀前期的俄羅斯地區 (B)十八世紀後期的伊比利半島
(C)十九世紀前期的日耳曼地區 (D)十九世紀後期的美國西部地區
08. 春秋晚期中國土地逐漸私有化,請問下列那一事件可說明國家開始承認農民對耕地的所有權,土
地從國家所有逐漸轉變為農民的私產? (A)政府鼓勵開墾 (B)貴族沒落變賣土地給富有的平
民 (C)社會階層以擁有土地大小為區分 (D)國家開始對私田課稅
09. 附圖為一「復原模型」,該模型係根據出土於中國某遺址的殘蹟「復原」而成。請問「某遺址」應
為何? (A)紅山遺址 (B)半坡村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二里頭遺址
10. 臺灣總督要求各地方官員,詳細調查境內得有進士、舉人、貢生、生員及監生等功名者,並將其姓名、年齡、住址等造冊呈報。根據調查結果,臺北地區145人、臺中地區237人、臺南地區376人、宜蘭地區46人、澎湖地區42人,合計846人。請問:文中所述,此一調查目的為何?
(A)為了保境安民防範械鬥民變,實施清莊聯甲,以擁有功名者為地方總理,故調查之
(B)進行清丈土地時發現大地主多為擁有功名者,為使清丈之事業順利完成,故調查之
(C)欲將臺人社會菁英悉數納入基層行政組織中,建構臺灣社會新領導階層,故調查之
(D)戰後政府實施土地改革後發現地主多為士紳,為讓地主轉向工商業發展,故調查之
11. 鄂圖曼土耳其境內的斯拉夫人自十九世紀前期開始,即以各種方式來爭取獨立自主的地位。1877
年4月俄土戰爭的爆發,使其獨立出現曙光。俄國之所以開啟戰端,與當時那個流行思潮有關?
(A)民族主義 (B)保守主義 (C)社會主義 (D)寫實主義
12. 文藝復興興起於義大利半島後,在兩個世紀間擴散到西歐、北歐各國,這些國家在藝術、文化上
交出亮眼的成績,然而當時的強國西班牙在文藝復興的發展上卻明顯不如他國,其原因是
(A)宗教因素 (B)地理因素 (C)政治因素 (D)經濟因素
13. 清治後期某個事件後,臺灣的地名有一些變化。就是在原地名上,部分或全部附加形容詞或副詞,
改為比較文雅的地名。如宜蘭是在噶瑪蘭上加上「宜」字而成;新竹是在竹塹前加上「新」字;
霧峰是在阿罩霧的霧後加「峰」而成。請問這個事件是 (A)開港通商 (B)牡丹社事件 (C)中法
戰爭 (D)甲午戰爭
14. 一個城市的發展面向,往往與其政治、經濟或社會發展相關, 請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判斷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開發順序為甲乙丙 (B)甲是臺南;乙是臺北;丙是臺中 (C)甲乙丙城市特色
都與沈葆楨有關 (D)建省後省城最後選擇在「甲」
15.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表示:「美國既是超級大國,也不是超級大國。美國是唯一的軍事超級大國,
但靠軍事力量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以下事件中,何者最能反映此一觀點?
(A) 雷根提出新保守主義 (B)小布希發動反恐戰爭 (C)東歐國家開始進行民主化 (D)亞太經濟合
作會議的成立
16.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沿用清代的「隘勇制度」來阻絕原住民,而1906年以後則展開「理蕃事業」,藉由高壓統治的方式來控制原住民,因此引發霧社事件。請問改變原住民統治政策的背景為何? (A)「隘勇制」阻隔原住民部落間的交流,導致原住民的抗議 (B)漢人武裝抗日的平息,因此開始採取「以漢制蕃」的策略 (C)「隘勇制」的圍堵方式失敗,無法有效平息原住民抗日 (D)為了進一步取得山林經濟資源,採取較積極的作法
|
17. 「鄉舉里選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議,終身不齒。君子有懷刑之懼,小人存恥格之風。教成於下而上不嚴,論定於鄉而民不犯。」請問:我們應如何理解上文所述?
(A)這是西周時期的現象,血緣關係成為任官的憑藉
(B)這是東漢時期的現象,鄉論成為人才選拔的依據
(C)這是魏晉時期的現象,家世出身成為晉身的標準
(D)這是兩宋時期的現象,個人才德成為仕宦的關鍵
18. 西方史上一次處理歐洲殘局的會議,並未顧及不同的民族利益,只是滿足了英、法、奧等大國的政治利益。不顧民族原則的結果,引起了被統治民族的反抗情緒,使民族主義的發展更加旺盛。請問下列那一事件的發生,與此會議「無關」? (A)尼德蘭反抗荷蘭統治,爭取獨立 (B)普魯士帶領日耳曼人走向統一 (C)法國人民推翻路易十六爭取自由 (D)義大利反抗奧國控制,要求統一
19. 請問下列漢、唐之際的「背景—政策」關係之配對,何者有誤? (A)抑制土地兼併—均田制 (B)化解省籍矛盾—土斷 (C)門閥政治興盛—九品官人法 (D)增加稅收—兩稅法
20. 這段話出自某政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宣言:「(民國)六、七年間,日本又不惜以三萬萬之參戰借款、軍械借款及種種借款,貸諸□□,以助其掃滅西南之護法軍隊。」文中的□□應填入 (A)袁世凱 (B)張作霖 (C)陳炯明 (D)段祺瑞
21. 在一次學生運動中,學生們高唱著一首歌,歌詞是:「這年頭這麼得了,五塊錢的鈔票滿地拋,街頭茅房到處有,拉圾堆裡也找得到。……柴米油鹽天天漲喲?漲得比天還高,窮人吃不飽,富人哈哈笑,這樣的日子怎樣過喲?快把世界來改造,來改造。」這次學生運動最可能發生在那一個時期? (A)1919年的五四運動 (B)1945年的國共內戰 (C)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 (D)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
22. 一本數學課本上的習題是:「公社領導計畫在五年內將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提高為原來的150%,問:每一年應比上一年平均提高百分之幾?」這應當是何時何地使用的課本? (A)1910年的基輔 (B)1940年的柏林 (C)1965年的武漢 (D)1980年的西貢
23. 閱讀下列兩人對話資料,回答問題:
甲:「不削髮,稱臣納貢,尊事大之意,則可也。」
乙:「朝廷則頻頻遣使招撫者,亦是憐貴藩之忠誠,不忘舊君。若幡然削髮歸順,自然藩
封,永為朝廷柱石;不然豈寡樓船甲兵哉?」
甲:「先王在日,前後屈加招撫者,亦只差削髮二字,本藩焉肯墜先王之志?」
請問:文中所述,我們應如何理解上文內容?
(A)鄭成功派人與荷蘭長官交涉取回臺灣 (B)清國政府派遣使者招撫鄭氏要求歸順
(C)清廷派員招撫林爽文避免臺灣釀兵災 (D)臺灣總督頒布招降策招撫林少貓等人
24. 1054年東、西方教會分裂,基督教分成希臘正教與羅馬公教。綜觀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以下何者非造成雙方對立與衝突的原因? (A)東方發動破壞聖像運動,引起西方不滿 (B)西方不承認東方教會地位的提升 (C)東方主要語言為希臘文,西方則為拉丁文 (D)東方實行政教分離,西方實行政教合一
25. 小華撰寫小論文時,在戰後臺灣經濟史中發現下表,請你幫小華為這張表格訂一個名稱 (A)三七五減租與民營公司投資一覽表 (B)耕者有其田與官股補償一覽表 (C)股票與官股交易一覽表 (D)公地放領與地主承租一覽表
26. 1921年,哈定以「回復常態」為口號當選美國總統,試就當時美國的內外環境判斷,哈定所要回復的「常態」是什麼? (A)資本主義的基本精神 (B)世界警察的角色 (C)不介入歐洲事務 (D)民主政治的維持
27. 下表是小清整理甲乙兩個朝代,中國與外國貿易輸出入之貨品。請問:小清所整理的海外貿易資料,甲、乙所指各是哪一朝代?
時代 地點 | 甲朝代 | 乙朝代 |
對西北地區 | 輸出茶、犀象、香藥、繒帛、秔糯、書籍等 |
|
輸入銀、錢、布、馬、牛、羊、橐馳、蜜蠟、玉等 | ||
對東南亞地區 | 輸出金、銀、銅、鉛、錫、錢幣、雜色帛、瓷器、漆器、桐油、書籍等 | |
輸入貨物主要為香藥、犀象、各種珠寶、棉花、鳥獸、水果和木料。禁止輸出的主要物品是銅錢和書籍 |
(A)東晉、南朝 (B)隋朝、唐朝
(C)北宋、南宋 (D)明朝、清朝
28. 一位政治人物指出:「讓殖民地人民自由地生活、並自己管理,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恢復越南的秩序與和平,才是達到這個理想的最重要基礎。」這種想法代表的是 (A)十九世紀後期,法國殖民主義者的想法 (B)二十世紀初期,美國對民族自決的主張 (C)二十世紀中期,法國對越南獨立的態度 (D)二十世紀末,美國主張越南開放的說法
|
|
29. 「它們對物品和工資訂定了統一的標準,並對生產方法和產品品質做出詳細的規定;同時,它們也扮演宗教組織、慈善機構和社交俱樂部的角色。只要有可能,它們會對成員的需要提供種種的幫助;在某些城市裡,它們與微型政府的功能相差無幾。」請問:文中所指稱的「它們」,所指為何?
(A)伊斯蘭世界的烏瑪 (B)中國清代前期的公行
(C)清領臺灣時期的郊行 (D)西歐中古時期的基爾特
30. 翻開1920年代的臺灣日日新報,應該可以看到那些訊息?甲:評論家撰文批評傳統舊文學;乙:百貨公司的商品廣告;丙:總督府發布的政府訊息;丁:「臺灣八景」票選活動的結果 (A)丙丁 (B)甲丙丁 (C)甲乙丙 (D)乙丙丁
31.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馬克思積極主張階級鬥爭,但他在西歐並未引起很大的回響,主要原因為何? (A)勞資雙方共生共榮的觀念大於階級仇恨 (B)勞工大眾積極組織工會,與資方進行和平協商 (C)資本主義政府做了社會福利的修正 (D)勞工階級勢單力薄,不足影響大局 (E)資方做出讓步,願意給勞方基本生存之保障
32. 一群住在冀州(河北)的人們,為了躲避戰禍,移居到了南方揚州境內。政府特別在揚州境內設置一個也名為「冀州」的地方政府,這群人的戶籍不屬於揚州地方政府管轄,而屬於這個增置的冀州地方政府。請問這種現象最可能出現在那一個時代? (A)漢魏 (B)南朝 (C)隋唐 (D)宋明
33. 十二世紀晚期的東亞,(甲)國因攻滅(乙)國,使其領土急速擴張,建國僅十數年即取得黃河流域,統治約六百萬戶的漢人。雖同屬征服王朝,但(甲)擁有的中國領土,遠比稍早已被(甲)國滅亡,且擁有華北國防重地的(丙)國大得多。(甲)、(乙)、(丙)三國各是 (A)蒙古、南宋、金 (B)金、北宋、遼 (C)蒙古、金、南宋 (D)金、西夏、南宋
34. 某一時期,立國的理念是﹕「國家應由受過良好教育、擁有財產的人來管理;他們可以制訂法律,
保護人民財產,維持社會安寧。人民應當遵守法律、熱愛國家。」所有法律也都依據這樣的理念
制訂。這應當是下列那個時期的觀念?
(A)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的法家思想 (B)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法典的主張 (C)英格蘭王約翰簽署大憲章的概念 (D)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法典立法精神
35. 右圖「斜線」部分,我們應如何解讀?
(A)這是1853年,太平天國政權能有效控制的地區
(B)這是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能有效控制的地區
(C)這是1937年,日本帝國政府能有效控制的地區
(D)這是1945年,中國共產黨能有效控制的地區
*、 請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1930年,同屬於賽德克族的花岡一郎與花岡二郎於壁上聯名發表遺書,說明兩人無能為力,只能一死:「我們必須離開這個世界。此為蕃人□□,長久以來累積的怨憤終於爆發出來。我們也被蕃人拘捕,無可奈何。蕃人在各處皆有防衛,郡守以下職員全都死在公學校裡面。」
36、□□內是蕃人起事的主要原因,請問空格內應填入 (A)未受教育 (B)勞役過重 (C)賦稅過重
(D)婦女受辱
37、在事件結束後,日方採取的行動或策略為何? (A)極力保護起事部落 (B)繼續維持原有的理蕃政
策 (C)總督等官員引咎辭職 (D)將起事部落就地安置
*、 以下兩題為題組:
38、日本江戶幕府末期的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在1841年寫給朋友一封信,提到:「關於最近中國與○○
的戰爭,你最近是否有聽到什麼消息?據我所聽到,事情好像非常嚴重,這個太古聖人以來的禮
樂之邦恐怕免不了要被歐洲人蹂躪一番,真是令人難過。」請問文中指的是中國與何國的那一場
戰爭? (A)英國、鴉片戰爭 (B)日本、甲午戰爭 (C)英國、英法聯軍 (D)法國、清法越南戰爭
39、承上題,由佐久間象山的信中及日本日後政局發展的情勢,以下何者是導致日本江戶幕府結束兩
百多年的閉關,走向開放的原因? (A)迫於大名(諸侯)的要求 (B)明治天皇親政收回幕府將
軍權力 (C)三國干涉還遼的刺激 (D)美國船堅砲利的打擊
*、 以下兩題為題組
40、史載:「時民困饑流散,豪右多有占奪,官員上疏云:『井稅之興,其來日久。蓋欲使雄擅之家,
不獨膏腴之美;丹陋之夫,亦有頃畝之分。……然後虛妄之民,絕望於覬覦;守分之士,永免於
凌奪矣。』帝深納之。」請問這位官員是向皇帝建議施行那一項制度? (A)九品官人法 (B)均
田制 (C)兩稅法 (D)一條鞭法
41、承上題,請問造成「時民困饑流散」的原因為何? (A)東漢晚期群雄割據 (B)魏晉南北朝時期動
盪不安 (C)唐代安史之亂後經濟衰退 (D)明代末期流寇暴亂
*、 有份資料記載:「這地區自安史之亂起,相繼為胡化藩鎮和胡人王朝所割據,與中國隔離將近二百年。當地漢人,久已沾染濃厚的胡風,在精神上反與胡人接近,因此割讓手續,能夠順利完成。這件事對後世影響極大,後面的朝代就因無法收復失地,終至遭受東北外族的侵逼,喪失了整個北方的土地。」請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42、這份資料的標題可以定為 (A)安史之亂後的影響 (B)燕雲十六州的實況與割讓後的影響 (C)五
代政權為何是胡人建立的原因與影響 (D)白溝河以北的實況與割讓後的影響
43、試問「後面的朝代」是指 (A)唐代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44、試問「東北」的外族是指 (A)突厥 (B)契丹 (C)西夏 (D)蒙古
*、「他們出現在東亞海域上,以尋求貿易根據地,中國政府為他們在廣州設置了一年兩次的市集,於是他們便能在此獲得生絲等中國商品。這麼一來,幾乎要壟斷中日貿易,並能藉著充當中介主角的他們,使中日兩國間的物資需求獲得滿足。因此,中國商人與其要干犯禁令、走私日本,倒不如在廣州的市集中,還來得安全穩當。」請問:
45、 文中所述之「他們」是指何國商人?
(A)英國 (B)法國 (C)葡萄牙 (D)西班牙
46、 文中所述,有何影響?
(A)德川幕府頒布鎖國令實施鎖國 (B)斷絕鄭氏政權在東亞海上勢力 (C)橫行東亞海域的倭寇勢力衰微 (D)清廷取消海禁遷界開四口通商
*有一位人士說道:「真正的法律乃是與自然一致的公正理性,而且經常地、永恆地存在於人間,如欲在違背這項常規的情形下,制訂法律或是宗教禁例,不但不能對它有所損傷,而且也不能僅憑元老院或人民的力量,使我們解脫它的束縛。」請問:
|
47、 文中所述「這位人士」,會是何人?
(A)希臘古典時期的柏拉圖 (B)希臘化文化時期的芝諾
(C)羅馬共和晚期的西塞羅 (D)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
|
48、 文中所指稱的「它」,所指又為何?
(A)公民法 (B)自然法
(C)萬民法 (D)習慣法
*、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美國股市崩盤,美國雖具備力挽狂瀾的實力,卻保持沉默,不伸出援手,在西方民主和法西斯獨自對立之時,美國不再處於世界舞臺中心。歐洲再次陷入戰爭的泥淖,美國一直未參與戰事。
資料二:美國的時代至此真正來臨,只有此時的美國還擁有工業實力,在物質上對抗法西斯國家,只有美國還能重整軍隊,並援助瀕臨破產的同盟國。
|
49、 從「資料一」轉變到「資料二」,大約在何時?
(A)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之時
(B) 1942年美國參與二戰之時
(C) 1945年美國以核武攻擊日本時
(D) 1947年東西冷戰對峙開始之時
|
50、 「資料一」之現象,與美國國內哪一思潮盛行有關?
(A)資本主義 (B)孤立主義
(C)自由主義 (D)新保守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