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蒹葭

 

一、課本重點整理

二、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三、孔子勸人學詩的篇章

四、源自《詩經》的成語

、《詩經》經典名句

六、一字多義比較

且、從

七、形字辨析

蒹/縑/鶼/謙/慊/嫌

葭/暇/遐/瑕/嘏

涘/俟/挨/埃/唉/騃

躋/齎/虀/濟/霽/臍/儕/齋

坻/抵/砥/柢/詆/牴/邸/祇

八、延伸

摽有梅(《詩經‧召南》)

碩鼠(《詩經‧魏風》)

九、歷屆試題

 

 

一、課本重點整理

(一)題解

出處

《詩經‧國風‧秦風》

主旨

以( 追求者 )的口吻,抒寫對「伊人」求之不得的悵惘,表達了深切的思慕之情。

欣賞

「伊人」的解讀有三種:情人;( 賢才 );值得追求的美好事物。

※補充:

朱熹《詩集傳》認為此詩是在敘事寫景中,抒發內心情感,表達出秋水方盛之時,一位思慕者對愛慕的伊人求之不得的苦惱和憂傷。

姚際恆《詩經通論》:「此自是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思見之詩。」認為此詩藉蒹葭起興,表達「慕賢」的情懷。

形式上表現出《詩經》常見的二種手法:

一、( 重章疊唱 ):全詩三章重複出現相同的結構、語句,是民歌迴環反覆的形式。

二、每章章首的( 起興 ):藉著迷離的秋景襯托思慕者的心境。

 

(二)詩經簡介

內容

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作品

篇章

305篇(加上有目無辭的6篇,為311篇)

作者

非一時一人之作,作者多不可考。本書可說是一本集體創作的詩集。

六義

文體

性質

依地域分為十五國風,大部分是( 民間歌謠 )。

分( 大雅 )和( 小雅 ),主要是朝會、宴饗的樂歌。

分( 周頌 )、( 魯頌 )、( 商頌 ),以祭祀神明、祖先的樂歌為主。

表現

手法

直接的鋪寫。

比喻。

就眼前景物以引發意念,或藉此烘托情思。通常用於篇首或章首,故也稱( 起興 )。

句式

以( 四言 )為主

章法

多採( 重章疊唱 )的章法

內容

反映上古時代北方的社會生活,富有寫實精神。

地位

1.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匯編(第一部詩歌總集)

2.中國( 韻文 )之祖、純文學之祖。

3.先秦(  )方文學代表

4.十三經之一。

其他

1.《詩經》在秦始皇焚書後,到漢代重新流傳,有齊、魯、韓、毛四家。

2.魏晉以後,只有《 毛詩 》流傳下來。

 

二、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六義

歸類

性質

細分

詩經的

體裁

(內容)

1.民間作品。

2.各國民間歌謠。

十五

國風

160

多言情詩。

1.士大夫作品。

2.中原正聲,屬樂歌。

3.〈大雅〉用於朝會,〈小雅〉用於宴饗。

〈大雅〉

31

多敘事詩,記周室肇造及發展之史事。氣氛莊重。

〈小雅〉

74

敘事詩;亦有言情、頌讚之詩。抒情味道濃。

1.士大夫作品。

2.也是樂歌,可配舞。

3.用於祭祀。

〈周頌〉

31

皆祭祀之辭。

〈魯頌〉

4

多頌美君之詩。

〈商頌〉

5

多頌美君之詩。

詩經的

作法

鋪陳直敘,無聯想,以白描為主。

〈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譯:請仲子啊,不要翻越我家的牆頭,不要壓斷我栽的桑樹。我難道會吝惜這桑樹?怕的是我幾個哥哥。仲子真叫人想念啊,幾個哥哥的訓斥,也是很可怕的啊。)

有聯想,主要是譬喻,也有轉化(比擬)。

〈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譯:纖纖手指似蘆葦的新芽,白皙皮膚如凝固羊脂。細長脖子如天牛幼蟲,潔白整齊的牙齒似葫蘆的種子。如秋蟬的方額,如蛾鬚的細眉,笑起來十分美好,美麗的眼睛黑白分明。)

有聯想,或觸景生情,或託物發端。一定在篇首或章首作為「起興」。相當於現代修辭的象徵、烘染。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三、孔子勸人學詩的篇章

()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語譯:孔子說:「三百篇的《詩經》,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心裡沒有邪念』!」

 

()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語譯:孔子說:「詩可以使我們志氣奮發;禮可以使我們德操堅定;樂可以使我們

     性情和平。」

 

()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語譯:孔子說:「不學詩,不知道怎麼說話。」「不學禮,不知道怎樣立身。」

 

()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

     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

     語譯:孔子說:「小子們,為什麼不學詩?詩,可以感發志意;可以觀察盛衰;可

     以學得和人相處的道理;可以學得疾惡刺邪的態度。講到近,可以學會服事父母;

     講到遠,可以學會服事君上。又可以識得許多鳥獸草木的名字。」

 

()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論語‧陽貨》)

     語譯:孔子對伯魚說:「你學過周南、召南的詩篇嗎?一個人如果不學周南、召南,

     就像向著牆壁而立,既看不見什麼,也走不通一步。」

 

四、源自《詩經》的成語

 

 

 

 

1

琴瑟和鳴

琴瑟同時彈奏,音調配合和諧。比喻夫妻恩愛和諧。

《周南‧關雎》

2

窈窕淑女

體態美好又有德行的女子。形容女子內外皆美。

《周南‧關雎》

3

輾轉反側

形容思念深切或心中有事,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反側,反覆。

《周南‧關雎》

4

鳩占鵲巢

鳩鳥不自築巢,反占據鵲鳥的巢居住。比喻占據他人的居處或產業,或以霸道強橫的方式坐享別人的成果。

《召南‧鵲巢》

5

不忮不求

不嫉妒,不貪求。忮,音ㄓˋ,嫉妒。

《邶風‧雄雉》

6

涇渭分明

涇水流入渭水時,清濁的界限很分明。比喻是非分明或雙方立場清楚。涇,音ㄐㄧㄥ

《邶風‧谷風》

7

切磋琢磨

將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製成器物。後比喻互相研究討論,取長補短,以求精進。

《衛風‧淇奧》

8

螓首蛾眉

形容女子貌美。螓首,比喻美人額頭如螓首般,廣而方正。螓,音ㄑㄧㄣˊ,一種蟬。蛾眉,比喻美人的眉毛如蛾的觸鬚,長而纖細。

《衛風‧碩人》

9

夙興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終日勤勞。夙,早。寐,睡覺。

《衛風‧氓》

10

一日三秋

指思念心切,一天不見面就好像過了三年一樣。

《王風‧采葛》

11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比喻志節堅貞,處亂世也不改變。

《鄭風‧風雨》

12

未雨綢繆

鴟鴞在還沒有下雨前,就開始修補窩巢。後比喻事先做好防備的工作。綢繆,音ㄔㄡˊ ㄇㄡˊ,緊密纏繞,使之牢固。

《豳風‧鴟鴞》

13

兄弟鬩牆

兄弟不和睦,互相爭鬥。也比喻內亂或內訌。鬩,音ㄒㄧˋ,爭鬥。

《小雅‧常棣》

14

不分軒輊

比喻分不出高下。軒,車前高起的部分。輊,音ㄓˋ,車後低下的部分。

《小雅‧六月》

15

戰戰兢兢

形容臨事戒慎惶恐,不敢大意。戰戰,因害怕而顫抖。

《小雅‧小旻》

16

臨深履薄

如同面臨深淵或踩在薄冰之上般不敢大意。比喻戒慎恐懼、小心謹慎的樣子。臨,靠近。履,踩踏。

《小雅‧小旻》

17

無忝所生

指不辱父母、對得起父母。忝,音ㄊㄧㄢˇ,羞辱。

《小雅‧小宛》

18

昊天罔極

比喻父母恩德如蒼天廣大,無以回報。昊,音ㄏㄠˋ

《小雅‧蓼莪》

19

自求多福

靠自己的能力求取福祿。多用作勸戒之辭。

《大雅‧文王》

20

小心翼翼

非常謹慎,不敢疏忽。翼翼,恭敬謹慎的樣子。

《大雅‧文王》

21

天作之合

由上天配對而成的佳偶。多用於對美滿婚姻的祝賀。

《大雅‧大明》

22

瓜瓞綿綿

大大小小的瓜代代繁衍不絕。比喻子孫繁盛,綿延不絕。瓞,ㄉㄧㄝˊ,小瓜。

《大雅‧緜》

23

率由舊章

典章制度完全取法於前代,亦指只知遵循陳規舊矩,不求更新、突破。率由,遵循、沿襲。

《大雅‧假樂》

24

殷鑑不遠

殷商滅亡的教訓,近在眼前。比喻前人的教訓近在眼前,不可不慎。

《大雅‧蕩》

25

投桃報李

你送給我桃子,我回贈李子。後比喻朋友間友好往來或相互贈答。

《大雅‧抑》

26

耳提面命

當面叮嚀教誨。形容教誨殷勤懇切。

《大雅‧抑》

27

白圭之玷

白圭上的小汙點。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存在的小缺點。圭,玉製的禮器。玷,ㄉㄧㄢˋ,玉石上的小斑點。比喻缺點、過失。

《大雅‧抑》

28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說話的人懇切叮嚀,聽的人卻無動於中。諄諄,ㄓㄨㄣ ㄓㄨㄣ,懇切的樣子。藐藐,輕視的樣子。

《大雅‧抑》

29

進退維谷

形容前進後退都無路可走的困窘處境。維,僅、只有。

《大雅‧桑柔》

30

愛莫能助

內心雖然關懷、同情,卻無法給予幫助。

《大雅‧烝民》

 

五、《詩經》經典名句

 

 

 

 

1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言此窈窕淑女與君子匹配,實為君子佳偶。

語譯:咕咕對唱的雎鳩,在那黃河中的小洲。美麗善良的好姑娘,是小伙子心中的好配偶。

《周南‧關雎》

2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言君子求之不得而焦灼不安。

語譯:想念啊,想念啊,翻來覆去睡不安。

《周南‧關雎》

3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以桃樹盛壯、桃花豔麗起興,言新娘德貌兼美。

語譯:桃樹茁壯生長,火紅的花朵開得正盛。這個姑娘出嫁,能使她的新家和順。

《周南‧桃夭》

4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原為在外征戰的士兵與妻子離別時的誓言,後用以比喻生死不渝的愛情。

語譯:不管生死離合,曾和你立下誓約。握住你的手,願和你白頭到老。

《邶風‧擊鼓》

5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用以形容美人。

語譯:兩手白嫩如茅芽,皮膚潤滑像凍脂。

《衛風‧碩人》

6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用以形容美人。

語譯:甜甜一笑,酒窩就嵌在嘴邊呀,美麗的眼睛烏黑明亮呀。

《衛風‧碩人》

7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為男女相贈達之詞。

語譯:你拋給我一個甜桃,我就拿瓊瑤來回報。不是為了回報啊,是想永結情好。

《衛風‧木瓜》

8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士人對亡國歷史滿懷憂嘆,卻無人可訴的心情。

語譯:了解的人說我心裡有憂愁,不了解的說我有什麼要尋求。

《王風‧黍離》

9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以誇張手法描述男女思念之苦。

語譯:一天不見面,好像三季長!

《王風‧采葛》

10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淒風苦雨中,雞仍守時而鳴,暗喻女主角雖身處孤寂惡劣之環境,不改忠貞不渝之心志。後二句寫突然見到久別重逢的丈夫時,難以自抑之興奮。

語譯:風吹雨潑昏如夜,雞鳴聲聲啼不住。終於盼見了夫君,怎能叫我不欣喜?

《鄭風‧風雨》

1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寫對人的思念之情。後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此句,表達對賢才的渴求。

語譯:你的衣領青又青,我心中的憂思長又長。

《鄭風‧子衿》

12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以「碩鼠」比喻統治者,表現人民對統治者剝削的怨念。

語譯:大老鼠呀大老鼠,別吃我的黃黍!白白養你三年整,我的死亡全不顧。發誓我要離開你,去找那樂土。樂土啊樂土,才是我的安居處。

《魏風‧碩鼠》

13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抒寫內心愛慕卻不得接近的感情。

語譯:蘆葦一片茂盛,露水凝結成霜。我心中想念的那人,在河的那一邊。

《秦風‧蒹葭》

14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寫月下美人儀容之美。

語譯:月兒出來多明亮啊,月下美人更漂亮啊。

《陳風‧月出》

15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原為天子宴請群臣之詩。此句寫奏樂,表達尊敬賓客的心意。

語譯:鹿兒呦呦地歡叫,吃那野地的藾蕭。我有嘉賓,奏起瑟來吹起笙。

《小雅‧鹿鳴》

16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原為士卒久戍歸家之詩。此句寫歸途情景,與過往風光迥異,不禁神傷。

語譯:從前我出征呀,楊柳搖曳。如今我歸來呀,大雪紛飛。

《小雅‧采薇》

17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指可以延攬他國人才。

語譯:別座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刻玉。

《小雅‧鶴鳴》

18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指做事必須高度謹慎警惕。

語譯:要萬分惶恐謹慎,像站在深淵的邊緣,像腳踩薄薄的冰層。

《小雅‧小旻》

19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比喻崇高的德行,令人景仰。

語譯:高山我仰望,大路我嚮往。

《小雅‧車轄》

20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指彼此間的贈答。

語譯:你送我甜桃,我就用李子回報。

《大雅‧抑》

 

六、一字多義比較

字形

字義

詞例

() 並、又、而且

1.溯洄從之,道阻長。

2.以其無禮於晉,貳於楚也。(《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3.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4.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格。(《論語‧為政》)

5.乃於案上取壺酒,分賚諸徒,囑盡醉。(蒲松齡〈勞山道士〉)

() 尚、還

其出人也遠矣,猶從師而問焉。(韓愈〈師說〉)

() 況且、再說

1.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2.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蘇軾〈赤壁賦〉)

() 將要

1.聞左公被炮烙,旦夕死。(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2.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能傷生。(方孝孺〈指喻〉)

3.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4.盡、天明。

()

逢人說三分話。

() 暫時

1.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派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吳敬梓〈范進中舉〉)

2.雖是我莊上今夜有事,權留師父歇一宵了去。(《水滸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3.

( ㄘㄨㄥˊ )

() 跟隨

1.溯洄之,宛在水中央。

2.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世說新語》「絕妙好辭」)

3.惑而不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韓愈〈師說〉)

4.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論語‧先進》)

5.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也。(歐陽脩〈醉翁亭記〉)

() 依順、遵循

1.多聞,擇其善者而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論語‧述而》)

2.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之。(《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 參與

弟走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由、自

1.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口入。(陶淵明〈桃花源記〉)

2.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ㄗㄨㄥˋ )

() 隨侍的人

在陳絕糧,者病,莫能興。(《論語‧衛靈公》)

() 使……跟隨,即帶領

一日,風雪嚴寒,數騎出,微行,入古寺。(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 堂房親屬

〈春夜宴弟桃花園序〉。

 

 

七、形近字辨析

字形

字音

字義

詞例

ㄐㄧㄢ

蘆葦之類的植物

葭蒼蒼。

ㄐㄧㄢ

細緻的絲絹

帛、(供書畫用的白絹)

ㄐㄧㄢ

傳說中的比翼鳥

鶼、鰈情深(比翼鳥、比目魚雌雄相隨,感情深厚。形容夫妻相愛)

ㄑㄧㄢ

敬讓而不自大

虛、謙謙君子、沖自牧(謙虛地自我修養德性)

ㄑㄧㄝˋ

不滿、怨恨

1.貧不至於約,貴不於上,故亂益亡。(《禮記‧坊記》)(語譯:貧困者不至於淪落到窘困,地位尊貴不至於憎惡長上,這樣犯上作亂的事就會逐漸消除。)

2.慊慊(不滿意的樣子)

ㄒㄧㄢˊ

厭惡、討厭

棄、貧愛富。

處於可疑的地位

疑、凶、瓜田之(指容易遭致嫌疑的地方,也泛指有嫌疑)

ㄐㄧㄚ

蘆葦之類的植物

萋萋。

ㄒㄧㄚˊ

空閒

、自顧不、好整以、目不給、席不(席子尚未坐暖就得離開。形容非常忙碌,無法久坐)

ㄒㄧㄚˊ

遠方

名聞(名聲傳遍遠近。形容名聲很大)

ㄒㄧㄚˊ

過失、缺點

疵、潔白無、棄錄用(不計較人的某些缺點,而加以任用)不掩瑜(比喻雖有缺點,卻不至掩蓋它的優點)

ㄍㄨˇ

祝福的詞語

辭。

ㄙˋ

水邊

水之

ㄙˋ

等待

候、時、機而動。

承受、忍受

打、罵。

依照次序

戶。

灰塵、塵土

落定(比喻事情已成定局)

表示傷感或惋惜的語氣

聲嘆氣。

ㄞˊ

痴呆、愚笨的樣子

(愚蠢痴呆,不明事理)、童(年幼無知)

ㄐㄧ

升高、登上

道阻且

ㄐㄧ

懷著、抱著

志以歿(心願未完成而死去)

贈送

此所謂藉寇兵而盜糧者也。(李斯〈諫逐客書〉)

ㄐㄧ

切細的鹹菜

畫粥(比喻家境貧苦但仍努力求學)

ㄐㄧˋ

助益

於事、緩不急。

ㄐㄧˋ

雨雪過後天轉晴

光風(比喻人品高潔,光明坦蕩)

ㄑㄧˊ

臍帶脫落所留下的痕跡

ㄔㄞˊ

同輩、同類的

輩。

ㄓㄞ

素食

食、戒沐浴、吃唸佛。

書房、學舍

ㄔˊ

水中高地或沙洲

水中

ㄉㄧˇ

擋、抗拒

擋、抗、賴。

價值相當,可互相頂換

押權、「烽火連三月,家書萬金」(杜甫〈春望〉)。

衝突、觸犯

死不從。

ㄉㄧˇ

磨鍊

志礪行(磨鍊志節和品行)

ㄉㄧˇ

樹根,後引申為本源、基礎

根深固、追根究

ㄉㄧˇ

毀謗、誣蔑

毀。

ㄉㄧˇ

衝突、觸犯

觸、(衝突、矛盾)

ㄉㄧˇ

官員的住所

、府

ㄑㄧˊ

地神

、僧

 

八、延伸閱讀

摽有梅     (《詩經‧召南》)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注釋摽有梅:梅子成熟墜落。摽,音ㄆㄧㄠˇ,落。有,語助詞,無義。其實七兮:梅的果實在樹尚有七成。下章「其實三兮」依此類推。庶士:指未婚男子們。庶,眾多迨:及、趁著。吉:吉日。頃筐:淺筐。墍:ㄒㄧˋ,取。謂:告訴、說句話。指開口追求。

語譯:梅子已經熟透落下了,樹上還有七成的果子。有意向我求婚的男子,趁著吉日良辰啊!

   梅子已經熟透落下了,樹上只有三成的果子。有意向我求婚的男子,趁著今天啊!

   梅子已經完全落地,要用淺筐來拾取了。有意向我求婚的男子,只要開口說句話就可以了。

說明:此是逾時未婚女子求偶之詩。《詩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男女及時」一語尚切詩旨,文王之化云云,自屬附會之辭。詩共三章,形式複疊。各章皆以「摽有梅」二句起興,「其實七兮」、「其實三兮」、「頃筐墍之」喻青春易逝,時不我待。「求我庶士」二句,直抒求嫁心切之情。「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謂之」,一層緊似一層,女主人公急不可待之情狀躍然紙上。

 

碩鼠     (《詩經‧魏風》)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注釋碩鼠:大老鼠,比喻貪求無度的統治者。三歲貫女:長年地侍奉你。三歲,三年,形容時間長久。貫,通「慣」,慣縱、侍奉。女,通「汝」,此指統治者。莫我肯顧:即「莫肯顧我」,不肯照顧我。顧,眷顧。逝將去女:將要離開你。逝,發語詞。一說通「誓」,發誓。去,離開。適:前往。爰得我所:於是得到了我們安身的地方。爰,於是。所,地方。德:名詞作動詞用,施加恩德。直:公道、公平地對待。勞:慰勞。誰之永號:誰還用得著長聲哀嘆。之,尚且。永,長。號,哀嘆。

語譯:大老鼠呀大老鼠,別來吃我的黍米。我已經供養你這麼多年,你對我卻沒有絲毫的眷顧之意。而今我將要離開你,到那安樂的地方去。唯有到那安樂的地方,我們才能得到安身的處所呀!

   大老鼠呀大老鼠,別來吃我的麥子。我已經供養你這麼多年,你卻沒有一點恩德施加於我。而今我將要離開你,到那安樂的地方去。唯有到那安樂的地方,我們才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呀!

   大老鼠呀大老鼠,別來吃我的禾苗。我已經供養你這麼多年,你卻沒有一絲慰勞我的心意。而今我將要離開你,到那安樂的地方去。到了那安樂的地方,誰還會長久哀嘆?

說明:全詩三章,每章八句,表現人民對統治者剝削的怨忿。每章開端兩句疊呼「碩鼠」,疾痛切怨的心情,躍然紙上。三、四句則表現上下的相處情況,並補述痛怨之情的由來。五至八句則透過追求樂土的嚮往,間接反映出難以化解的痛楚。全詩反覆表現失望與期待的心理落差,凸顯了人民深沉的痛苦。

 

三、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一、課本重點整理

二、明代散文流變

三、晚明小品文簡介

四、遊記散文的發展

五、唐宋古文與晚明小品的比較

六、〈晚遊六橋待月記〉與〈始得西山宴遊記〉比較

七、十二地支計時

八、詠西湖的詩詞

九、一字多義比較

盛、為、去、數

十、形近字辨析

簣/潰/匱/饋/聵

冶/治

彌/邇

舂/春/樁/椿

僧/憎/噌

十一、延伸閱讀

十二、歷屆試題

 

 

一、課本重點整理

(一)題解

出處

《袁中郎全集》

體裁

小品文、遊記

主旨

描寫杭州西湖六橋一帶的春光月景,表現作者獨特的( 審美 )趣味。

寫作背景

袁宏道辭去知縣後,與友人暢遊西湖,並寫下十六篇遊記,總題為〈西湖雜記〉。本文為第二篇。

(二)作者

袁宏道

時代

明代

字號

字中郎,號石公

文學主張

1.反對李攀龍、王世貞等人( 復古 )、( 模擬 )的主張。

2.力主詩文應「( 獨抒性靈 ),不拘格套」。

3.重視小說、戲曲及民歌在文學上的地位與價值。

文風

山水遊記清新秀逸,率真自然,常呈現獨特的個人審美意趣。

地位

與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當時稱為「三袁」,為晚明( 公安派 )代表人物。

作品

後人輯有《袁中郎全集》。

(三)課文結構分析

待月

總寫:西湖之盛,為(  )為(  ),為( 朝煙 ),為( 夕嵐 

分寫

(梅花晚開)

與( 杏桃 )相次開發

奇觀

傅金吾園中梅

分寫

(桃紅柳綠、遊人如織)

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 羅紈 )之盛,多於堤畔之草

豔冶極矣

分寫

(湖光山色、朝夕之美)

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

始極其濃媚

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結穴(月景之美)

( 月景 )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

 

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別是一種趣味

 

 

 

 

 

 

二、明代散文流變

時間

類別

代表

主張

洪武年間

明初三大家

劉基

為文奇特宏偉,擅作寓言。

宋濂

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文風雍容大度,散文以傳記小品最知名。

方孝孺

為文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文筆暢達簡明、豪放雄健。

永樂年間

臺閣體

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

作品多反映臺閣重臣的生活,內容主要以歌功頌德為主,看似典雅平正,實則空泛平庸。

弘治年間

復古派

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為首

後七子:李攀龍、王世貞為首

講究「文必( 秦漢 )、詩必( 盛唐 )」,想改變宋元以來文章受程朱理學、八股文束縛的局面,以及救治明初臺閣體的缺點。但因擬古,為文缺乏個人風格,文字難懂。

嘉靖年間

唐宋派

歸有光、茅坤

反對前後七子的「文必秦漢」主張,推崇唐宋散文的平易通達,明確地肯定了唐宋八大家的地位,深深影響後世。

萬曆年後

公安派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主張「( 獨抒性靈 ),不拘格套」,強調表達真實情感,文章不再以「載道」為目的,與復古派、唐宋派截然不同。轉而提倡形式活潑、文字清新不加雕琢的性靈小品,在文壇形成風潮。

竟陵派

鍾惺、譚元春

繼承公安派「( 獨抒性靈 )」的理論,但提倡「幽深孤峭」以救治公安派用字俚俗、淺露的弊病,只是文字亦因此趨於晦澀。

明末

集小品文大成

張岱

文筆清新峭拔,吸收公安、竟陵派的長處,但矯正其弊。文章題材廣泛,從風景名勝到古董玩具等,皆有記載。

 

三、晚明小品文簡介

源起

「小品」一詞本指短篇文字,最初出於《辨空經》:「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

釋名

隨筆、雜感等篇幅短小文章的通稱。

內容

善寫眼前事物,說家常話,含生活哲理與情趣,具個性色彩。多抒寫性靈的記遊小品及寫物記事的雜感小品。

特徵

玲瓏剔透,自然意趣,不假雕飾,清新雋永。

時代

始於六朝,晚明大盛。

起因

對抗前、後七子「文必( 秦漢 )、詩必( 盛唐 )」的擬古、復古主張,強調每個時代文學的不同個性,提倡革新。

主張

1.文學是進化的,反對貴古賤今。

2.重視文學的真實情感,不主載道。

3.主張意達辭暢,強調「寧今寧俗,不肯拾人一字」。

特色

1.平民的:作者多是市井讀書人或有隱逸傾向的下層官吏。

2.言志的:描寫個人生活情趣或觀感,不再說教。

3.題材豐富:即使是過去忌諱談、不屑談的題材,都信手拈來,逸趣橫生。

4.形式自由:出現日記、書信等自由的寫作形式。

5.有通俗化的傾向:肯定俗文學,接納民間語言及題材。

 

四、遊記散文的發展

性質

1.雜記的一種,文學性比較強。

2.主要是記敘旅途中的見聞、風土民情、山川景物,並寄託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表現其審美情趣。

起源

1.( 魏晉南北朝 )時期出現了山水詩,而辭賦駢文也出現以自然山水為描寫對象的遊記。

2.當時還沒有出現獨立的、完整的遊記散文作品,但影響了後來山水遊記的出現。

發展

受中唐以後「( 古文運動 )」的影響,此時的遊記繼承秦漢散文的風格,融入比興技巧、褒貶諷諭手法等,並汲取六朝駢文的經驗。

柳宗元的〈 永州八記 〉在此時完成,對中國古代遊記散文的發展過程,具有劃時代的開創意義。

柳宗元〈 永州八記 〉

宋代以山水主題抒發政治感慨和思想情緒,使山水形象更加突出、意境更為深遠,表現出作者獨特的情操與性格。

不少作者著重山水景物原貌的探求,透過自身遊歷的體驗和了解,書寫自己親自所得的見聞,是名副其實的記遊。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陸游〈入蜀記〉(日記體)

元、明、清遊記散文呈現出( 旅遊 )化的傾向,將山水名勝視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表現出客觀的自然山水美所給予人們的適意和快感。

公安派袁氏兄弟的山水遊記,側重於分析、品評山水的特色,出現不少輕鬆詼諧的妙語,表現出大自然之美妙所激發人們的愉悅情緒,明顯地體現了「旅遊化」的特點。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張岱〈湖心亭看雪

徐宏祖《徐霞客遊記》(中國第一部遊記專著)

方苞〈遊雁蕩山記〉

姚鼐〈登泰山記〉

 

 

 

五、唐宋古文與晚明小品的比較

 

篇幅

內容

文風

特色

唐宋古文

文必載道

重思想,厚重

難入而可深掘

晚明小品

言志記遊

重情趣,輕巧

討喜而味之易盡

六、〈晚遊六橋待月記〉與〈始得西山宴遊記〉比較

篇名

晚遊六橋待月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

類別

山水遊記

山水遊記

文眼

以「( 待月 )」二字貫串全篇

以「(  )」字貫串全篇

記遊順序

以景物的美好程度為順序

以時間先後為順序

特殊筆法

以層層遞進方式,寫西湖月景之美

以遊前遊後心境不同的映襯筆法,凸顯西山之不同境界

以虛筆寫「待月」

以實筆寫西山之特出

文章內涵

展現不同於眾的審美高度

從西山的高聳特立,體會到崇高寧靜的自信,感受到忘懷得失的舒坦

七、十二地支計時

地支

時辰

地支

時辰

2300100

11001300

100300

13001500

300500

15001700

500700

17001900

700900

19002100

9001100

21002300

八、詠西湖的詩詞

(一)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語譯: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極為好看,雨天的西湖煙雨迷濛也相當出色。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那麼無論淡妝也好,濃抹也罷,總是那麼合適得宜。

 

(二)楊萬里 〈西湖〉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語譯:六月的西湖畢竟是特殊的,風光的秀麗與四季的景象迥然不同。連接到天邊的蓮葉帶來一望無際的翠綠,在太陽映照下的荷花顏色格外鮮紅。

 

(三)歐陽脩 〈採桑子〉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語譯:花季過了,西湖的風景最好,雜亂的落花,迷濛的柳絮,柳絲兒拂在闌干上,整日熏風似醉。  宴飲完了,歌舞停了,遊人也得離去,驟然覺得一無所有。於是垂下窗簾,有一雙燕子正穿過細雨飛返。

 

(四)汪元量 〈西湖舊夢〉

芙蓉照水桂香飄,車馬紛紛度六橋。錦幔籠船人似玉,隔花相對學吹簫。

語譯:水面上有荷花盛放,又傳來桂花的香味,出遊的車馬紛紛從六橋上走過。湖上有覆著華麗織錦帷幔的籠船,美人似玉坐在其上,正隔著花面對面學吹簫。

 

九、一字多義比較

字形

字義

詞例

音( ㄕㄥˋ )

() 繁盛、華美

西湖最,為春,為月。

() 濃厚的

情難卻。

() 多、大規模的

1.今歲春雪甚,梅花為寒所勒。

2.羅紈之,多於堤畔之草。

() 極,表程度之深

怒、讚。

音( ㄔㄥˊ )

() 用容器裝東西

飯、湯。

音( ㄨㄟˊ )

()

1.西湖最盛,春為月。

2.失敗成功之母。

() 成為、變成

1.自余僇人,居是州,恆惴慄。(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2.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大患。(方孝孺〈指喻〉)

() 治理

政以德,譬如北辰。(《論語‧為政》)

()

1.今歲春雪甚盛,梅花寒所勒。

2.余時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 和、與

道不同,不相謀。(《論語‧衛靈公》)

音( ㄨㄟˋ )

() 對、向

1.石簣數余言。

2.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俗士道哉!

3.不足外人道也。(陶淵明桃花源記)

()

1.公閱畢,即解貂覆生,掩戶。(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2.莫辭更坐彈一曲,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通「偽」,偽裝、裝扮

背筐,手長鑱,除不潔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 離開

1.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湖上。

2.不速,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3.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陶淵明〈桃花源記〉)

4.登斯樓也,則有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 前進

舟人以公貌閒意說,猶不止。(《世說新語》「謝太傅臨危不亂)

() 死亡

之期。

() 除掉

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諸?」(《郁離子》「趙人患鼠」)

() 距離

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飢寒猶遠。(《郁離子》「趙人患鼠」)

() 過去的

我從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音( ㄕㄨㄛˋ )

() 屢次

1.石簣為余言。

2.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司馬光〈訓儉示康〉)

3.見不鮮。

() 急切、煩瑣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斯疏矣。(《論語‧里仁》)

音( ㄕㄨˋ )

() 幾,為約舉之詞

1.一日,風雪嚴寒,從騎出。(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2.則凡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數目、數量

1.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2.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算數,六藝之一

禮、樂、射、御、書、

() 技藝

今夫弈之為數,小也。(《孟子‧告子上》)

() 命運、情勢

勝負之,存亡之理,與秦相較,或未易量。(蘇洵〈六國〉)

音( ㄕㄨˇ )

() 計算

1.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司馬光〈訓儉示康〉)

2.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 細密

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十、形近字辨析

字形

字音

字義

詞例

ㄎㄨㄟˋ

盛土的竹器

、功虧一

ㄎㄨㄟˋ

大水沖破堤岸,四處奔流

堤。

敗逃、逃散

不成軍。

腐爛

爛、胃瘍。

ㄎㄨㄟˋ

缺乏、竭盡

不虞乏。

ㄍㄨㄟˋ

通「櫃」,儲放東西的箱子

石室。

ㄎㄨㄟˋ

致贈、贈送

贈。

ㄎㄨㄟˋ

糊塗不明事理

耳聾的人

振聾發(比喻使愚頑糊塗的人醒悟)

ㄧㄝˇ

美麗、妖媚

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極矣。

鎔鑄金屬

鍊、金。

造就、培養

性情。

ㄓˋ

管理、統理

1.禮、義,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顧炎武〈廉恥〉)

2.行不忍人之政,天下可運之掌上。(《孟子公孫丑上》)

整理、修建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司馬光〈訓儉示康〉)

診療

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且能傷生。(方孝孺〈指喻〉)

懲罰

不效,則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諸葛亮〈出師表〉)

ㄇㄧˊ

遍布、充滿

1.綠煙紅霧,漫二十餘里。

2.山遍野、(小兒出生滿一個月)

縫合、填補

補。

更加

仰之(愈仰望就愈覺得高大。比喻學問淵博,令人佩服)、老而堅、日久新。

ㄦˇ

近處、眼前

名聞遐(聲名遠播,遠近皆知)、行遠自(為學做事須從淺近處著手,然後漸漸深入。即循序漸進)

ㄔㄨㄥ

以杵臼搗去穀物皮殼

皆在朝日始出,夕未下,始極其濃媚。

ㄔㄨㄣ

春天

1.至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風等閒度。(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ㄓㄨㄤ

插入土中的木棒或石柱

、打地腳、暗

量詞,計算事情件數的單位

小事一

椿

ㄔㄨㄣ

植物名,後用以比喻父親

椿(對父親的尊稱)椿萱並茂(比喻父母都健在)

ㄙㄥ

和尚、出家修行的人

山僧、僧侶、僧多粥少。

ㄗㄥ

厭惡

面目可憎、愛憎分明。

ㄘㄥ

 

味噌。

 

十一、延伸閱讀

    西湖七月半    張岱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淨几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裡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遊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皁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拘人,清夢甚愜。

 

語譯:西湖七月半,沒有什麼可看的,只可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分五類來看。第一類,坐著樓船,帶著簫鼓,戴著峨冠,開著盛宴,燈火通明,歌妓僮僕侍候在旁,聲音和光亮雜亂,號稱看月而實際不見月的,看他;第二類,也坐著樓船,美女閨秀,攜著童孌,有笑聲有嬌啼,圍坐露臺,左看右看,身在月下而實際不看月的,看他;第三類,也坐著船,也有樂聲和歌聲,名妓閒僧,慢慢地喝,柔柔地唱,管絃輕柔,管樂聲和著歌聲,也在月下,也看月而希望別人看他們看月的,看他;第四類,不坐船也不乘車,不穿長衫也不戴頭巾,酒醉飯飽,呼叫著三五個同伴,躋入人群中,在昭慶寺,在斷橋,狂呼亂叫,假裝醉,唱的歌不成曲調,月也看,看月者也看,不看月者也看,而實際什麼也不看的,看他;第五類,小船輕幔,淨几煖爐,茶壺隨時烹煮,素雅的瓷杯靜靜地遞送,好友美人,邀月同坐,有時藏影在樹下,有時逃避在裡湖上,看月而別人見不到他們看月的情態,也不十分刻意看月的,看他。

杭州人遊湖,巳時出酉時歸,避月如避仇敵。這晚為了好名聲,成群結隊爭著出城,大多送給守城門的衛兵酒錢,轎夫舉著火把,列在岸上等候。一上船,催促船家趕快把船開往斷橋,趕入這盛會。因此在二更之前人聲和音樂聲,如沸騰如震撼,如夢魘如囈語,像聾子啞巴在說話。大船小船一齊靠岸,什麼也看不見,只見到篙擊篙,船碰船,肩擦肩,面看面而已。不久興致盡了,官府的宴會散了,衙門的差役喝道離去。轎夫叫船上人趕快上岸,恐嚇說城門要關了,燈籠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樣,一一簇擁著離開。岸上人也結隊趕緊進城門,人越來越少,頃刻間散光了。我們一班人這時才擺船靠岸。斷橋石級開始變涼,坐在它的上面,招呼客人放懷豪飲。這時月亮好像鏡子剛磨過,山重新打扮了,湖面重新洗過臉了。先前淺斟低唱的人出來了,藏身樹下的人也出來了,我們互相問候,拉來坐在一起。有雅致的友人來,名妓來,杯和筷安放好,音樂聲和歌聲一齊發出。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人才散去。我們這些人放開船,在十里荷花中酣睡,香氣襲人,清夢很適意。

說明:〈晚遊六橋待月記〉描寫六橋一帶的春光月景,表現作者獨特的審美趣味。〈西湖七月半〉描繪西湖遊客名為賞月,實則姿態、心理各異的眾生相。用詼諧冷雋的筆調寫出自己旁觀的感受,以及真正懂得賞月的人在遊客散盡後的清雅情韻。就內容言,前者偏重對景物的描摹與鑑賞,後者偏重對人物活動的刻劃與氣氛的渲染。就寫作技巧言,前者以層遞為主,使全文情調由濃轉淡,具空靈之美。後者則以摹寫為主,使文章精緻入微,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尤其是〈西湖七月半〉,更是極盡鋪陳之能事,寫出熱鬧繁麗的氣氛。二文皆以西湖為背景,皆表現名士與眾不同的品味和獨特的行徑,皆為晚小品文的名篇,值得閱讀欣賞。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