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新創舉 歐洲探測船成功登陸彗星 )
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334年征服埃及,公元400年左右,埃及的象形文字就失傳了。
似乎拿破崙與NASA沒有什麼關係,畢竟時間相差兩百多年,但事實上還是有關係的。拿破崙征服埃及後,在1799年修築尼羅河口的羅塞塔鎮時,發現了這塊創作於公元前196年的古字碑,因此這塊石頭(古字碑)就叫做羅賽塔石(Rosetta Stone)。
這塊石頭神奇之處就是同時刻有同一段內容的三種不同語言版本,因為兩千多年前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2年征服埃及之後,希臘文字傳到了埃及,剛好這塊石頭同時刻有希臘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與俗體文三種文字。可惜這個西元前3500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的象形文字,沿用到公元四世紀左右便已經失傳(都是亞歷山大惹的禍),從此沒人看的懂這種文字。
這塊石頭的發現讓法國天才歷史、語言學家商博良(Champollion)有了發揮所長的機會,於1822年成功譯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結構,將失傳1千四百年的文字解開,在他之前很多人投入畢生精力都無法破解出來。( 1800 - 400 = 1400 年 )
埃及為了感謝法國對埃及文化的貢獻,在1831年便送了一個路克索阿蒙神殿前兩座方尖碑中的一座贈送給法國,放在巴黎羅浮宮附近協和廣場上,凡是到過協和廣場的人,幾乎都會和這座尖碑照一張相片。
人類的起源甚至生命的起源至今仍無法破解,到底地球生命來自何方? 地球本身? 還是外太空? 甚或火星? 因此NASA之任務就由20世紀之登陸月球轉到了21世紀的探索生命之源與尋找外星生物,到目前為止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太陽系就可以找到外星生物了,即使找到微生物也算數。歐洲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之一,當然不願意讓美國獨占鰲頭,所以才會有歐洲經濟共同體(歐元)的產生,才能夠與美國,蘇聯與中共平起平坐。因此歐洲太空總署(ESA)於2004年發射了羅賽塔號探測船,希望可以像商博良一樣,找到破解之謎,這也是這艘探測船命名的由來。
其實早在2003年初就應該發射,只可惜發射火箭失敗,延到2004年才發射。但或許是命運安排,第一代的著陸方式打算用鑽孔的方式,因為以為那顆彗星都是很硬的冰塊組成,到了第二代發現也有可能是碎石頭組成,因此又補充兩具類似台灣的壁虎釘(魚叉)裝置抓住地表。整個過程曲折離奇,驚險萬分。2004年發射風險蠻高的,因為最佳軌道時間已經錯過,2004年的軌道必需繞過火星,離火星表面只有250公里,一不小心就會撞上火星。65億公里的旅途中,為了減少無謂的電力消耗,必須必須讓整個系統進入睡眠模式31個月(兩年半),這兩年半大家能夠做的事只有"擔心"。登陸前的慢動作是以相對速度每秒1公尺接近並接觸表面,而彗星行進時速為6.6萬公里。
此外為了登陸67P彗星的15個降落點的最佳落點,也讓很多科學家傷透腦筋,總不能讓這個耗資台幣503億元的計劃毀於最後一個動作。
菲萊登陸器降落之後將深入地表,挖一些土放到該設備儀器中分析,尋找有機分子,核酸(DNA和RNA的構建模塊),和胺基酸(蛋白質的構建模塊),由評估彗星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所是否有所貢獻。菲萊號會先不眠不休、埋頭苦幹64個小時,幾乎耗盡電力,然後進入休眠狀態,讓太陽能電池板蓄積電力,醒過來之後,以每兩天一個小時的節奏繼續工作,直到鞠躬盡瘁為止。
拿破崙的功與過暫且不論,商博良對於人類的貢獻是無庸置疑的。英法戰爭的關係,羅賽塔石現存放於倫敦大英博物館。下次去法國的時候,別忘了羅浮宮其中一個古門雕有"N"字母的就是特地用來紀念拿破崙的門,也別忘了與協和廣場上的方尖碑合照一張相片,去大英博物館時,也一定要去看看這個了不起的石頭--羅賽塔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