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與教學 / 學習評量與運用 / 第六冊第一課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學習單

第一課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學習單(一)

                                         三年      號 姓名:         

課前預習

第一~二段

1.馮諼投靠孟嘗君門下前的處境為何?

處境(自己的話)

課文文句

 

 

 

2.馮諼進入孟嘗君門下,周遭人物如何看待他?請以課文文句填寫以下表格:

馮諼本身的能力或所求

(寫出重要動作與所求)

孟嘗君的反應

(寫出反應與最後決定)

孟嘗君左右之人的反應

(寫出反應與最後決定)

能力

 

反應

 

反應

 

所求

 

決定

 

決定

 

 

3.馮諼以負面形象出場,還立即對孟嘗君有三度所求,嘗試理解文意後,請以課文文句填寫以下表格:

項目

馮諼本身的能力或所求

(寫出重要動作與所求)

孟嘗君的反應

(寫出反應與決策)

孟嘗君左右之人的反應

(寫出反應與決策)

第一求

動作

倚柱彈其劍,歌曰

:「長鋏歸來乎!」

反應

曰:「食之!」

反應

左右以告

所求

食無魚

決策

比門下食客

 

 

第二求

動作

 

反應

 

反應

 

所求

 

決策

 

第三求

動作

 

反應

 

反應

 

所求

 

決策

 

 

4.馮諼在獲得第二求──車馬後,做了什麼舉動?

□乘車出外遊賞          乘車拜訪友人,並說孟嘗君以客禮待他

□將車子收好,擔心被竊  □駕車載父母出遊

5.從第二段末可以知道,孟嘗君滿足馮諼要求後,馮諼有什麼反應?

 

 

第三段

6.馮諼在何種情況下,脫穎而出為孟嘗君效勞?

情況(自己的話)

課文文句

 

 

 

 

7.馮諼毛遂自薦時,孟嘗君第一時間的反應為何?

 

 

8. 由孟嘗君對馮諼致歉的一段話:「文倦於事……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可看出孟嘗君是個怎樣的人?

能屈能伸    善於言辭    態度謙卑    禮賢下士   □嚴以律己

□懦弱愚昧    □焦慮煩躁    善於用人    當機立斷   □倦於國事

 

9. 馮諼問孟嘗君:「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沒有正面回答,卻說:「視吾家所寡有者。」這樣的回答顯示何種意義?

考驗馮諼的才能    □孟嘗君不表意見   

□孟嘗君信任馮諼    □孟嘗君其實無所缺

 

第四段

10.馮諼假託孟嘗君的命令做什麼事?薛地人民有何反應?馮諼的用意為何?

所做的事

薛地人民的反應

馮諼的用意

 

 

 

 

11.馮諼焚燒債券後,做了什麼事?

 

 

12.孟嘗君問馮諼,收債後買了何物回國,馮諼怎麼回答?馮諼的「義」是指什麼?

馮諼怎麼回答(課文文句)

馮諼所買的「義」為何物

 

 

 

13.馮諼向孟嘗君解釋如何「市義」的一段話:「今君有區區之薛……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馮諼的語氣及立論點為何?

 (1)馮諼的語氣:

馮諼的語氣

相對應的課文文句

理直氣壯   □強詞奪理

語帶責備   □輕蔑怒罵

 

 

(2)馮諼的立論點:

闡釋

□孟嘗君和薛地百姓的關係就和債主、債戶關係相同。

債主和債戶間僅為現實利害關係。

孟嘗君與薛地的百姓是必須以仁義相待的君臣關係。

□馮諼認為債主及債戶間也需以仁義相待。

 

14.關於馮諼為孟嘗君焚券市義一事:

1)孟嘗君有什麼樣的心情?他說了甚麼話?可見孟嘗君有何性格?

心情(請用畫的)

孟嘗君的話

相對應的孟嘗君性格

 

 

 

2)孟嘗君為何不懲處馮諼?是否因為段二他說了哪一句話,已授權馮諼可以自主處理債券?

 

 

 

第五段

15.理解「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齊王此言背後的用意為何?

 

 

2)此句使用了什麼修辭?齊王以此方式表達,有什麼樣的效果?

 

 

 

 

16.薛地的百姓如何回應孟嘗君的「焚券」義舉?孟嘗君坐收如何的政治成果?

項目

薛地百姓如何回應「焚券」

孟嘗君坐收的政治成果

內容

 

 

 

第六段

17.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可推論「狡兔三窟」成語的意義是?

 

18. 馮諼以什麼說詞,打動梁惠王往聘孟嘗君?哪一句話最深得梁王之心?馮諼這樣做有什麼用意?

馮諼的說詞(引課文文句回答)

最深得梁王心

馮諼的用意

 

 

 

 

 

 

19.梁王在馮諼的刺激下,運用哪些誘因,來禮聘孟嘗君?馮諼想造成何種效果?

梁王運用來禮聘孟嘗君的誘因

馮諼想造成何種效果

官位

 

 

排場

 

 

20.從「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可以了解孟嘗君有沒有答應梁王的禮聘?他為什麼會做這個決定?

 

 

第七段

21.齊王如何備禮,迎回孟嘗君重登相位?

 

 

22. 齊王說服孟嘗君重返齊國的一番話,含藏何種言辭技巧?請連連看

課文文句

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

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

 

 

 

 

技巧含意

以同宗之情,激發君臣之義

透過罪己,向孟嘗君道歉

以退為進,巧為託辭

 

23. 在薛地建齊之宗廟,對孟嘗君有何益處?

 

 

第八段

24. 本文最後,作者如何評斷馮諼的功過得失?

 

 

25.從文中可以了解,馮諼為孟嘗君所設計營造的三窟是哪三窟?

項目

內容

第一窟

 

 

第二窟

 

 

第三窟

 

 

主題結構統整

項目

內容

主題

 

 

 

 

 

統整文章脈絡

馮諼客孟嘗君

段落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各段要旨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一課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學習單()

課中、課後討論                             號 姓名:                  

第一~二段

1.馮諼在獲得「車馬」後曾做了甚麼舉動?作者為何要這樣敘寫馮諼?

馮諼的舉動

(以課文文句回答)

馮諼的用意

(試著用自己的話回答)

作者要塑造馮諼的形象

(試著用自己的理解回答)

 

 

 

 

 

2.作者舉出哪些事例,讓讀者認為馮諼是個「貪而不知足」的人?

 

 

 

3.對於第二段一最末句,你認為馮諼為何「不復歌」?你認為馮諼真的貪得無饜嗎?作者為何這樣描寫馮諼?

 

 

 

 

 

第三~四段

4.你認為孟嘗君真是慧眼識英雄的明主嗎?由孟嘗君自言的哪一句話可以佐證?(請引課文文句回答)

 

 

 

 

5馮諼向孟嘗君解釋如何「市義」的一段話:「今君有區區之薛……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馮諼的語氣及立論點為何?.

 

 

 

 

 

 

6.自馮諼寄食門下、彈鋏三歌、焚券市義三事,說明馮諼、孟嘗君二人在此三事展現的性格以及處事方式,並簡要說明你判斷的依據。

情節

馮諼性格與處事方式

孟嘗君性格與處事方式

寄食門下

 

 

 

 

彈鋏三歌

 

 

 

 

 

焚券市義

 

 

 

 

 

 

 

 

 

 

 

第五~六段

7.從第五段中,可以看出齊王與孟嘗君的關係如何?請嘗試說明齊王的心理。

 

 

 

 

 

8.馮諼要孟嘗君再三拒絕梁惠王,有何潛藏的考量與用意?如果你是孟嘗君,你會想接受梁王的條件,還是等待重返齊國的機會?

 

 

 

 

 

 

 

第七~八段

9.齊王為何前後態度逆轉?而其齊王說服孟嘗君重返齊國的一番話,含藏何種言辭技巧?

 

 

 

 

 

 

10.馮諼為孟嘗君鑿了三窟:焚券市義、西遊於梁、立宗廟於薛,你認為這三窟,幫助孟嘗君奠定了哪幾方的勢力?

 

 

 

 

 

11.閱讀全文後,回頭看前二段,你認為作者為何要用「貶抑」的筆法鋪陳馮諼的「貪而不知足」?

 

 

 

 

12.以下甲、乙二筆資料,是《史記‧孟嘗君列傳》對彈鋏三歌、焚券市義二段情節的描寫,請與〈馮諼客孟嘗君〉一文比對,回答以下問題:

()針對「彈鋏三歌」、「焚券市義」二情節,《史記》與《戰國策》中孟嘗君與馮諼的反應有何不同?

()比較《戰國策》與《史記》對馮諼此人的筆法有何差異?其各自呈現馮諼怎樣的形象?

甲、初,馮驩聞孟嘗君好客,躡蹻(穿著草鞋,貧窮落魄的樣子)而見之。孟嘗君曰:「先生遠辱(委屈您遠來受辱),何以教文也?」馮驩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於君。」孟嘗君置傳舍(下等客館),十日,孟嘗君問傳舍長曰:「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遷之幸舍(中等客館),食有魚矣。五日,又問傳舍長。答曰:「客復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輿。』」孟嘗君遷之代舍(上等客舍),出入乘輿車矣。五日,孟嘗君復問傳舍長,舍長答曰:「先生又嘗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孟嘗君不悅。

 

乙、(馮驩)至薛,召取孟嘗君錢者皆會,得息錢十萬。迺多釀酒,買肥牛,召諸取錢者,能與息者皆來,不能與息者亦來,皆持取錢之券書合之。齊為會,日殺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與息者,與為期(約定一個給錢的時間);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曰:「孟嘗君所以貸錢者,為民之無者以為本業也;所以求息者,為無以奉客也。今富給者以要期(約定時間還錢),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諸君彊飲食(多保重),有君如此,豈可負哉!」坐者皆起,再拜。

孟嘗君聞馮驩燒券書,怒而使使召驩。驩至,孟嘗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貸錢於薛。文奉邑(國家給的領定)少,而民尚多不以時與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請先生收責之。聞先生得錢,即以多具牛酒而燒券書,何?」馮驩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畢會,無以知其有餘不足。有餘者,為要期;不足者,雖守而責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一走了之)。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叛離君上犯有罪責)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提高子民道德,彰顯自己的聲譽)也。焚無用虛債(呆帳)之券,捐不可得之虛計,令薛民親君而彰君之善聲也,君有何疑焉!」孟嘗君乃拊手而謝之。(《史記‧孟嘗君列傳》)